高客分公司童庆湖同志先进事迹
童庆湖同志,现为江西新世纪汽运集团有限公司高速客运分公司机务科长。
高速客运分公司从2003年下半年筹建,2004年正式运行,一切从“零”做起,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二十一条跨省跨区的长途客运班线,45台大型高级豪华大巴,每日班线行驶里程32667公里,七年来一年一大步,连年上台阶,年年超额完成上缴任务,成为了江西新世纪汽运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中为人称道的一朵奇葩,这与高速客运分公司机务维修技术过硬,质量保证紧密相关。童庆湖同志作为机务科长,技术带头人。首先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一切从无到有,一门心思扑在机务维修如何确保车辆正班正点上,特别是每年“春运”,勇立军令状,七年来都做到了不让一台车在运行途中抛锚出故障,确保运行顺畅,这非常的难能可贵。其次是认真做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节约油料36万余元,节约维修配件材料19万余元,节约轮胎27万余元。第三是认真开展技术创新,带领维修人员对某些设计不合理或不利于维护的设计进行改革,降低了维修成本,减少了劳动强度,同时还延长了配件的使用寿命。第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比较能战斗的机务维修队伍。童庆湖同志这种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态度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同时也很好的展现了新时期江西新世纪汽运员工的精神风貌。
舍小家 为企业 一心扑在工作中
童庆湖同志由于维修车辆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技术,乘着改革的东风,个人早早就承包了一个维修工间,靠着过硬技术和良好的质量信誉,积攒了很好的维修业务人脉关系,有较为固定的业务来源,收入丰厚,日子过得既滋润又无忧无虑,正当他一门心思想着奔小康的时候,时间转眼到了2003年,随着“赣粤”高速公路的开通,江西新世纪汽运集团改制后要组建高速客运分公司,要求童庆湖同志放弃个人承包,到新组建的高速客运分公司担任机务科长,他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听从企业安排,毅然决然的勇敢挑起机务科长这个担子。但当他面对一个新组建的机构,既无维修场地,又无维修设备,车型又是自己较不熟悉的豪华德国大曼,当时连他自己也没有修过,更不要说其他员工,更何况当时除了他本人外,也没有什么维修人员,只能是自己亲自动手;但是童庆湖同志认准一个理,汽车原理是相通的,只要肯探索,多钻研,总能掌握它的“症候”,从此童庆湖同志以机务维修工间为家,忘我工作,主动放弃了星期六、星期天休息,每天早出晚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一定要落实好车辆维修问题,经试车检验合格,确认第二天出车有保证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即使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他也要等到单位所有车辆归队,维修好,确保大年初一出车没有问题才会放心的回家。这其中童庆湖同志经历了多少家里人的埋怨、旁人的不理解。家里人说他放着自己花了多年心血已具规模的工间承包不干,不但少赚了钱不说,还落得了一身累,一天到晚家里人连个人影都见不了面;旁人就更加的不理解,都说童庆湖同志不知图个啥,而童庆湖同志听到这些话只是哈哈一乐,说“不图啥,只要是干我想干的,心情舒畅,这比什么都强。”
一丝不苟抓管理 节能降耗出业绩
如何降低油耗,节约维修材料和尽可能的延长轮胎使用寿命,是童庆湖同志管理的重点,作为运输企业,油、胎、料占了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如何才能做到节能减排,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呢?童庆湖同志形成了严谨的细致的实改考核体系,对每一种车型,每一条班线,他都要进行实际跟车,反复测试,不搞理论臆测,而且也很好的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根据测试结果再设定车辆消耗定额,这样既符合实际,又能让驾驶员接受考核;但只要发生道路环境改变,立即改变单车的油料消耗定额,几年来使绝大部分车辆都严格执行定额消耗,而且大部分实现了节油,即使有一两台车不节油,童庆湖同志也会跟踪考察分析其原因直到消除其根源。
在日常的车辆维护保养中,童庆湖同志在确保车辆完好的同时做好厉行节约,从不搞大拆大换,力争做到能省则省;对外采购的配件价格,坚决按照货比三家,按照采购规定办事,严格控制配件质量,特别是对轮胎的使用上,尤为注意日常维护,所以大幅提高了轮胎的行驶里程,有的出现5、60万胎/公里,最好的加上翻新里程达到了72万胎/公里,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费力,而且还十分的费心,没有十分细致的工作作风是难以做到的。
业精于勤苦钻研 技术创新结硕果
由于高速客运分公司的配置车辆绝大多数都是进口车辆,更多的是德国车型系列,这就造成了平时的维修成本较高,配件较为难找,有的即使有买也是非常的昂贵,这势必给企业增加很大的成本压力,童庆湖同志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摸索,对一些容易产生故障,而且不符合实际运用的配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革。例如高速客车中的油门拉线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部件,可因车辆是引进德国人的,没有根据中国的地域特点,容易发生断裂,更换一根刹车拉线工序复杂而且价格昂贵,需要七八千元,且不易买到,一有问题就要停班待料,而德国人又是非常的讲“标准”,只要一触及“标准”就不能改,要改就要逐级上报请示批准,直至“专利人”,按这样的程序办事,俗语说“黄花菜都凉了”。童庆湖同志在平时摸索中掌握并消化吸收其技术原理,大胆创新,现在通过改装,同样一根刹车线仅要300多元,仅此一项为高速客运分公司节约维修工料费约40多万元,且安装工艺比原来的更简便,减少了维修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当修改后的图纸报到德国人手中时,德国工程师连竖大拇指,而且还进行推广。还有给离合器分离轴承加装黄油嘴。原车设置的离合器分离轴承没有黄油嘴,容易造成分离轴承缺油烧坏,最大的难题是难以估计到它出故障的时间,造成途中抛锚,企业损失巨大,为了消除此一顽疾,童庆湖同志经过反复试验后,给离合器分离轴承加装黄油嘴,轴承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最起码一个轴承比原来的延长2~3倍,单这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约5、6万元;还有就是改革过桥皮带轮凹槽,减少阻力,延长皮带寿命,每年每车最少节约一根过桥皮带,为企业节约5、6万元。如此种种,这样的小改革童庆湖经常在试不断、改革不停,使车况技术性能保持良好的情况下,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成本。
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开展传帮带
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ABS、EBD、电子喷射、电子集成模块、自动巡航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装备也越来越多,这对汽车维修人员无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不落伍,只有靠勤奋的学习,不断的“充电” 跟上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童庆湖同志不但自己刻苦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结合日常实际维修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潜心钻研,积累了极为深厚的维修功底,获得了汽车维修高级技师称号。但他深知一花独开不是春,万花竟放才
是春,为此他总是积极开展传帮带,亲自担任教员,从耐心寻问故障起因、故障判断、维修检测、车辆清洁等全过程他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各位员工;每月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讲座,每季开展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比武,通过不断的培训和交流,使维修工人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造就了一支从未摸过进口车到现在能确保新世纪高速客运车辆顺畅运行的维修队伍。
时代在变革,技术在发展。童庆湖同志时时自勉,倍感重任在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他也常说:“一个新世纪的汽车维修工必须与时具进,勤奋好学,努力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为保持新世纪高速客运车辆顺畅运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